匿名用戶
這次選擇匿名發帖,雖然故事和困惑說的并不是我自己,而是L,男,管理咨詢工作經驗近7年。
L畢業于北京知名高校,雖不是當年的省高考狀元,但帶給家鄉的震動和自豪感,是L貧困的家庭多少年來都未曾有過,多少年可能都會被人提及和贊美的。L很努力,畢業后就職一家管理咨詢公司,因為個人的勤奮和兢兢業業,幾年來,公司領導一直都很器重,尤其L所從事的咨詢方向是組織、人力資源和企業文化管理咨詢方向,這個方向上女咨詢師多,遇到一位勤奮而優秀的男咨詢師,也讓領導心里更踏實些。大概工作了5年左右,L從最初的助理已經晉升為高級咨詢師,并擔任了數個項目的項目經理,在細分領域勝任力管理咨詢、企業文化咨詢方面,基本是周邊同事經驗最豐富的一位咨詢師,個人和所操持的案例也數次得到部門和公司的嘉獎。
這樣一位L先生,在工作走到第7年的時候,卻遇到了自己人生中或許最大的挑戰和挫折。所在的部門領導變動,同時期進入的女同事紛紛休假結婚生子、男同事自立門戶,并有一位非常了解L的領導(共兩位領導)離開,半年的時間里,整個環境突然變化的翻天覆地。L與部分同事溝通后,也在考慮是否自己也自立門戶,畢竟現在整個內部能配合的人員非常的少,除了自己,幾乎剩下的人都是助理級別,而且發展方向各有想法。但權衡再三,L還是決定繼續留下來,一方面是考慮到剩下的人員力量弱需要時間和投入精力培養,另一方面自己單挑一個小團隊感覺還未到時候。于是與領導溝通后,L表明了心意,希望為團隊繼續貢獻力量,包括個人的知識沉淀、團隊的人員培養,當然也包括目前僅有他能夠擔任的項目經理一職。領導認可,并希望通過一年的時間,培養L的綜合能力尤其市場能力,以便L未來的職業發展。說到這里,L的未來發展,應該還是很明朗的。
但故事的轉折也在這里,在團隊發展變化的這半年,L正在擔任一個11月才能結束的Y項目經理,應該說團隊內部的所有變化他基本都屬于遠觀而非加入,當新的團隊產生后,Y項目也恰好到了續單的時候。領導征求L的想法,是繼續擔任Y項目經理,還是留京做產品開發、市場開拓及其他待啟動項目的跟蹤工作。L表示,由于一期項目有許多不滿意的地方,以及考慮到其他人員能力有限,為此還是希望回到Y項目。領導認可了,項目組定好了機票。就在出發的當天,領導突然找到L說,項目不需要那么多成員,因此要求L留在北京。事情發生的很突然,領導也怕L有想法,為此花了1個多小時的時間與L解釋溝通及安排后續的工作。雖然很突然,L同意了,因為他也很明白,領導的安排沒有太大的問題,尤其領導想要自己做這個項目,可能唯一的問題會是領導并沒有合理的估計工作量,或許領導自己會很忙。
就這樣,L安心在北京做產品開發、市場開發等工作,并抽空把報名近3年的車學了,也可能因此耽誤了一點工作進度。
問題來了,年底,L很突然的接到了領導的郵件,大意是對L非常不滿,措辭甚至包括了“傳遞負能量、破壞風氣”等詞匯,讓L著實摸不著頭腦。于是L非常認真的回顧了自己最近的一些行為和發生的事件,并通過郵件的方式,逐一闡述了每一件事情的過程和結果,并剖析了當初自己的初衷,想讓領導明示問題出在哪里。結果領導回復的卻是“到現在還死不悔改、死不承認”,L對這樣莫名其妙的郵件非常憤怒和傷心,打定了主意要離開。
這里要補充一下的是,這位領導,女性,自學校畢業后即從事咨詢工作并擔任領導職務,未有實體企業工作經驗,在能力領域方面,主要為組織管理、人力資源方向。L與這位領導合作的最新一個項目即是Y項目,在項目一期,雙方的合作并不是十分順暢,如領導與客戶溝通后,并不將溝通結果告知L,領導時隔數天后到項目即對項目組提出一些要求或者對之前的成果進行批評(其中還包括領導并不及時回復L提交給領導的成果文件)等,而與L一直合作較多的另外一位領導,本文開篇時即已交代他已離開。
還要補充我對L的觀感,關于L的個人能力:L雖然一直都很優秀,但事實上,由于工作以來所從事的咨詢方向較多,在能力聚焦上存在問題,這也是L目前正在困惑的,待后續問題的提出;同時,對于相對綜合能力要求高的組織管理能力略顯經驗和能力不足。關于L的管理能力:L相對來說更關注對方的情感,所以在溝通時,有時候并不會堅持自己的主見,容易順從。同時對于剩下的那些同事,如果說做項目是跟著L還是跟著領導,其實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那么問題是,L因為郵件的溝通非常困惑,主動約談領導也被拒絕,因此已決定離開。但考慮到未來發展、個人能力和家庭收入,L目前并沒有清晰的方向,是跳槽到企業從事相關工作?還是在同一部門內自立門戶?或者轉入另一部門例如戰略管理咨詢,去拓展視野和思維能力?躊躇間,春節已經結束,領導在團隊開會時,早已對L不聞不問,L也很明白不再需要跟領導溝通,對領導莫名其妙的郵件他也不再追問,為此,雖然仍然做好自己遵守各項制度要求,但已對領導死心,只是,未來,要如何去選擇?
女領導用郵件的方式書面指出L的問題,而且措辭嚴厲,這顯然很不正常。而L收到這樣不正常郵件時,沒有馬上和領導見面或者電話約談,同樣選擇回復郵件一一解釋,更也讓我覺得不可思議。如果不是公司有這種交流習慣,那一定是L和女領導之間早有間隙。
如果我是L,我可不會急著做出跳槽或者自立門戶的選擇,我還沒有搞清楚自己怎么死的呢?!我一定得私下誠懇的和女領導談談究竟是出了什么問題,造成這么大的誤會。比如女性一般心思細膩,會不會是日常交流過程中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細節,導致她認為我對她不尊重?
搞清原因是第一步,后面再定要走要留。
表面上這是個職業規劃與選擇的問題,實際上恐怕不止于此。我在幫一個高科技企業做戰略規劃是,私下有位“何工”(化名)就找過我訴說他的困惑,故事大意是何工曾經在一個自己非常看好的企業工作,在技術團隊里自認是最優秀的,自信是未來提拔的最佳人選,但真正到企業出現變革,出現提拔與淘汰機會時,他卻率先成了被“優化”掉的人,出局了。聽過他的故事,我的分析與體會是
1、最優秀的不一定最適合,關鍵是要弄清楚游戲“規則”。
2、要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重視溝通效果。
3、就算溝通沒問題,須知人心隔肚皮。
一般而言,在咨詢公司連續工作五年以上的項目經理,只要表現正常,就應該屬于地位穩定,諸多合伙人“巴結”的對象,決不至于沒活干,沒飯吃。只有項目經理挑活,哪有項目經理受氣的事情,我覺得挺奇怪。至少在北大縱橫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七年的老咨詢師,完全應該自己帶團隊了,為什么L在公司晉升得這么慢?
咨詢師的發展有以下路徑:
1、高級項目經理。專門做項目,通過一個個項目經驗積累硬功夫,高水平。
2、合伙人。側重于項目的“吸談做”,側重營銷與項目管理。
3、去甲方(去企業)。從咨詢師轉變為企業高管。
4、培訓師。在咨詢經驗的支撐下,掌握培訓技巧。
L可以先看看上述哪個方向更適合自己?案例中L的各個問題,例如“L目前并沒有清晰的方向,是跳槽到企業從事相關工作?還是在同一部門內自立門戶?或者轉入另一部門例如戰略管理咨詢,去拓展視野和思維能力?”這些都需要更多的事實、依據還有個人想法,才可以幫助判斷。
例如,七年中L都做過哪些行業、哪些企業的項目?有沒有企業向L拋出過橄欖枝?——這個問題可以幫L判讀他是否適合去企業。
例如,L是否做過市場開拓,有沒有企業主動找L做咨詢項目,或者有沒有同事、朋友、同學給L介紹項目?——此問題幫L確定能否自立門戶。
再如,L是否已在本領域做到專家級,是否已碰到或接近事業天花板?——幫L確定是否要調整專業發展方向。
總體的感覺,L發展的有些被動。最初他應該是有主動權,經過七年發展應該有更多的主動權、話語權還有影響力,但L似乎沒有擁有這一切,這是怎么回事?我相信L有其優秀的一面,一定要快速走出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