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用戶
案例背景:
我是一家地方特種品物流企業A&J公司的董事、副總經理。A&J公司由一家處級單位改制而成,注冊資本1000萬,公司業務涵蓋危險品運輸、燃料經營、物業管理等。
公司主要承接的是原上級集團公司的部分業務模塊,90%的收入及利潤來源于危險品運輸。客戶單一,產品單一。公司在2006年取得危險品運輸的專業資質,具有各類危險品運輸車輛50余輛,并培養了一支具備危險品運輸資格的專業駕駛員隊伍,世界領先的GPS衛星智能監控,實時在線軌跡回放信息系統為危險品貨物的安全運輸提供了保障,運行六年來,公司未出現一起重大安全作業事故。
但隨著集團公司的發展,A&J公司也在迅速成長。2014年年末,公司預計全年可實現收入總額將超過一億元。公司已在所在地購買土地20余畝,物流基地正在建設之中。公司現有員工300余人,其中市場開發與管理調度人員30余名,近80%來自原上級集團公司。駕駛員、押運員250余人。
公司借助豐富的物流操作經驗和先進的物流管理平臺,為客戶量身定做提供專業物流方案和優質、高效的物流服務;從而幫助客戶降低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
困惑與求助:
1、股東的分歧。公司原有股東5人,董事長持股22%,其余4人分別持股19.5%;2013年,因理念分歧,以董事長為首的4位股東對其中一位股東所持股份進行了收購,目前有股東4人,股權比例分別為28%、24%、24%、24%。
股權變更的背后是股東理念和工作方式的分歧。公司股東均來自改制前的上級集團公司。其中董事長為原有級別最高者擔任。公司成立時,為了避免股東出現分歧和沖突,五位股東(同時兼任管理職位)分別負責了公司的調度、財務、安全、修理及日常辦公模塊。隨著業務的擴大,股東們的薪資與分紅也在逐漸增加,部分股東也喪失了原有的動力,矛盾也在逐漸累積。矛盾主要來源于以下幾點:a、個別股東因忙于自己控股、參股的其他企業和項目長期離崗,較少參與管理業務但仍依照股權比例獲得分紅;b、個別高管被反映以權謀私,拿回扣等,但由于之前同屬國企集團公司,問題不嚴重時,大家也不方便直言相勸;c、企業走上正軌后,高管們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和業余生活,不同業務模塊間工作強度的差異導致高管的心理失衡。
終于在2013年,某位股東(高管)選擇了撤出,其余4位股東(高管)按照原有股權比例對其股份進行了收購。但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2、規范化or人情化。
a、我們公司的運輸工作主要是在碼頭到倉庫、倉庫到加油站。由于運輸貨物是危險品,易燃易爆,公司對司機駕駛水平的要求很高,在招聘中也非常慎重和嚴肅。在運輸過程中,公司采取的是司機和押運員兩人一組,人停車不停,兩組輪換。但因為運輸行業毛利和整體薪酬水平限制,企業無法給予司機、押運員高于行業平均太多的薪酬。自2010年以來,公司陸續發現了多起司機和押運員偷盜危險品進行售賣的現象,給公司的業務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公司為此也積極采取了多種策略,比如增加電子鉛封;全程GPS監控,停車超過1分鐘便需要詳細說明原因;押運員輪換;成立巡查部門等等;公司也試圖大幅增加薪酬,使司機的收入在行業內更具競爭力,但面對偷盜帶來收益,各種努力在支出大量監督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同時均收效甚微。針對違規的員工,公司采取直接開除并扣罰全部累計獎金(平均每名司機約3萬元),違規員工也會尋求各種關系繼續留在公司,很多司機是監管部門或上級集團公司領導的親屬,公司領導經常難以拒絕。最終結果往往是違規人員被罰款開除后,隔幾個月再重新應聘回來。
b、公司由于之前的國企背景,待遇也算優厚,因此成為原上級集團公司安排各路關系的對象。集團領導們的家屬,集團改制分流的老員工,被紛紛介紹到A&J公司擔任各類職務。公司里關系戶多了以后,不但同事關系復雜,而且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股東(高管)之間的矛盾。關系戶爭做“甩手掌柜”,打著“鍛煉新人”的旗號,名正言順地把工作重擔轉移到了年輕員工身上。年輕員工一直忙忙碌碌;股東(高管)負責一個板塊,會主動去策劃、監督,基層員工負責執行。公司干活的人成了扁桃仁形狀,最上端和最下端堅挺、有擔當;中間人數最多,但是人浮于事。
對以上的這些現象,我想很多國企改制而來的創業者都具有同樣的困惑。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也很難進行簡單、直接的改進。請老師和同學們多多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