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用戶
在農牧養殖領域創業四年,收貨頗多。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下四年內碰到過的一次失敗和兩次相對成功的管理經歷。
一、項目選址的失敗經歷:
2010年,我為創業項目進行選址。立項前需要進行環評審批,在得到政府相關部門口頭承諾可以辦理環評審批的前提下,我開始了項目籌備工作。為了趕超項目進度,我在2個月內,進行了土地租賃、水源探取及公司注冊等工作,先期支付了40多萬元。隨后進行環評審批,但是在我跟環保局實際溝通的過程中,發現原環保規劃中該市水源保護區劃定范圍較大,按照現時規定,我的選址不符合環評要求,導致項目無法立項。事后我立即從三個方面做了決策和行動:
1、事件通報:將此事通報給新希望六和集團,協商后決定暫停項目推進,同時進行再選址、完善項目報批、申訴等工作。
2、申請訴訟:向省市兩級環保局申訴,并申請更改環保規劃。
3、協商退還:我立即跟政府相關部門如實反映情況,協調退還相關土地租賃費,并商討重新選址等補救方案。
雖然最后選址不符和環保規劃,導致項目無法立項,但是經過我的積極協調,政府重新提供了一個符合環保規劃的地址,該地址更適宜公司長期的發展。同時,挽回經濟損失10萬元。
反思:1、缺乏對政府相關部門的理解和溝通:項目實施前需要進行充分的溝通,熟悉相關政策。2、缺乏關鍵戰略優先排序之間的明確聯系:梳理項目建設流程,論證項目風險程度,隨著項目發展變化而檢查和更新。3、缺乏項目管理、風險管理的技能和可靠的方法:針對項目的風險程度,制定相應方案,做到事前控制,避免類似錯誤的再次發生。
二、成功經歷:帶領團隊攻克技術難關
2012年4月,春季氣候多變、疫情突發造成養殖成活率偏低,直接經濟損失近100萬元。6月,再一次面臨養殖的挑戰,團隊成員信心不足,亟待突破養殖的技術瓶頸。我針對組織架構、團隊建設、生產管理等三個方面做出調整。
從組織架構上:1、聘用經驗豐富的專家擔任場長,指導養殖管理,并對其充分授權。2、采取末位淘汰制,在員工薪酬分配比例上進行適當的調整,保障成員利益。
從團隊建設上:1、組織內部研討會,分析未來市場前景,增加養殖信心,樹立全局意識;減輕成員心理負擔,加強團隊凝聚力;2、邀請3位業內人士進行生產管理的培訓,;
從生產管理上:1、針對廠區的軟硬件進行升級,完善養殖技術;2、并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和預防措施。
最后在我的帶領下,公司不但平穩應對春季氣候的挑戰,而且生產效益遠遠超出生產預期,養殖成活率和效益分別同比增長了50%和80%。春季養殖模式的成功探索,極大鼓舞了團隊士氣,也為日后提供全天候、全覆蓋的養殖技術服務奠定了基礎。
心得體會:這次經歷極大的體現了我的人事管理、團隊建設等全方位的領導力,通過團隊協作,實現技術升級,克服技術難關,扭虧為盈。它也為我日后的經營管理提供了一個成功的范本。通過團隊協作,詳細分析公司的內、外部環境,采取定量管理和權變管理,制定合理的生產方案。
三、成功經歷:化信任危機為發展契機
2012年的“速生雞”藥物殘留事件給養殖行業帶來了嚴重的誠信危機,公眾質疑,購買力下降。借此機會,我大力推廣自身采用已久的“中藥養殖”理念,獲得大家一致肯定,成為免檢產品。為了減輕行業危機帶來的影響,把握商機,大力推廣自我產品優勢,我采取了如下公關方案。
第一,自我檢查:聯合廠家、藥監局復查藥品生產批號;查缺補漏,完善養殖檔案,做到產品質量可追溯。
第二,承諾保證:團隊集體簽署道德承諾書,對不添加違禁品進行正式聲明。并保證全程采用“中藥養殖”。
第三,溝通宣傳:聯絡媒體進行宣傳“中藥養殖”的理念,打消公眾疑慮,并邀請公眾、媒體和相關政府部門進行實地檢查,主動要求給予監督和抽檢。
最后在公眾和政府的理解、支持下,我們成功的推廣了“中藥養殖”的理念,由于產品品質優良可靠,我們獲得了“省級標準化示范養殖基地”的稱號。并獲得省畜牧局政策資金扶持。此次事件讓我們更加堅定的遵循“提供安全、優質食品”的經營方針,為公司日后推廣高端品牌肉食產品打開了良好的局面。
心得體會:這次事件不僅提高了我的危機公關、化危機為契機的能力,也是對我公司堅持誠信經營、履行社會道德責任的一次全面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