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用戶
公司介紹:
A公司作為跨國大型企業,業務包括零售、倉儲等多個板塊。公司采用全球統一的組織架構。即在零售業務單元,按經營范圍不同分為不同類目,每個類目下分為采銷團隊,供應鏈團隊和營銷團隊。其中,采銷團隊主要負責銷售額和利潤等核心指標,供應鏈團隊負責管理供應商的訂單處理,送貨監督等,營銷團隊負責網站頁面的優化,促銷實施等。三個團隊互相制約,并互相配合來達成業績。
問題描述:
作為采銷部門,我所負責的業務指標,不論是銷售額還是利潤都很大程度上受到其他部門的制約,比如:如果訂單的采購數量偏低,會導致產品缺貨,影響銷售額。換句話說采購的KPI指標會被供應鏈團隊的動作所影響。
作為一家在全球范圍內享譽盛名的以科技實力聞名的互聯網公司,采用全球統一的供應鏈系統,包括訂單預測系統、出單系統和退貨系統等。同時,作為互聯網零售企業,公司每天要面對數以千萬計的訂單數量,靠人工的方式肯定不是根本的解決方式,理由有二:第一、人工的效率不高,隨著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靠人工完成必然伴隨著雇傭大量的人力,這是非常高昂的成本,無從有效降低企業邊際成本和體現規模效應。第二、人工處理海量信息,存在著不確定性。不同的人處理同一信息可能有不同的結果,即使同一個人處理同一個信息,也可能不一樣。所以,靠人工處理的方式行不同。基于此,公司全球追求的目標是完全自動化,即靠系統邏輯來自主完成業務需求,人只負責研發和調整系統邏輯。自動化比例就成為了供應鏈部門最核心的考核指標。
而系統邏輯往往是根據美國和歐洲市場的狀況研發出來的,應用到中國市場以后,我們會發現系統處理的結果存在很大的偏差。例如:在新品訂單階段,根據系統邏輯,我們會對一些重點產品下非常少的采購訂單。如果不加校正,會導致嚴重缺貨,營銷銷售。而如果要修改它,就必須有供應鏈的同時靠人工修改結果,而這又會影響自動化的指標。為此,采銷和供應鏈部門多次溝通未果,導致雙方關系非常緊張,配合度進一步下降。
難點所在:
1、供應鏈同事如果人工修改系統訂單,勢必會影響自動化率,導致其績效難以達成。
2、供應鏈部門和采銷部門是平行部門,互相并無匯報關系,沒有很強的約束性。
3、中國市場的具體情況比較特殊,其規律和歐美市場存在很大的不同,導致全球研發團隊對中國市場的系統邏輯調整遲遲不能完成。
管理困惑
1、作為職場中人,如何有效的管理這種跨部門的協作與溝通?
2、針對一線業務實踐中發現的管理或者業務硬傷,職業、有效的處理方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