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用戶
A畢業于二線城市一所重點大學,08年去了北京發展,到了一家上市公司的金融板塊做HR,公司從最初的幾十人發展到后來的幾千人,A也一路從最基層的崗位做到了中層管理者。由于家庭原因,13年A回到當初的二線城市工作,進入一家創業型公司,但不到三個月就和老板不歡而散。
A后來自己做了一下總結,一方面和老板的用人理念不一致有關,另一方面和自己回到二線城市水土不服也有關。但由于A天生具有一股拼勁,因此又進入了下一家創業公司,從入職協助公司boss確定業務模式,組織架構設計、薪酬體系搭建,到后期搭建領導班子,一路和這家單位走過了三年的光陰,公司也逐步發展壯大。但由于發展到后期,boss的事業心越來越低,開始沉迷于享樂,A又堅決離開。
這一晃就已經年過三十,此時A開始糾結迷茫。究竟是自己出來做點生意創業,還是轉型,還是繼續在企業做HR。但做生意一直沒找到合適的項目,轉型也不知道往哪個方向轉,基于又一家不錯的創業型平臺找到A,因此A在從上家單位離職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又加入了這家創業型公司。
那么問題又來了,目前的這家創業型公司背景、資源和平臺都不錯,但是boss做了幾十年的傳統行業,完全沒有金融行業的經驗,這可苦了A。他一入職發現公司運營了兩年多,居然連一個薪酬標準都沒有,完全是按照boss的意愿去談的;其次由于公司做的業務都基于公司資源,業務員本身并沒有成功多少筆業務,但boss依然保證了他們的收入,這引起了業務線和職能線較大的矛盾;再者boss每天想法很多,又糾結于細節,而缺少果敢決斷的氣質,導致下面的人完全看不到方向,變來變去,每天很累但是卻沒有結果……
一系列的問題讓A又打了退堂鼓,A究竟該堅持下去還是該離開去尋找自己的創業之路?如果不邁出這一步,A永遠不甘心;如果繼續在該企業做下去,不僅很累而且會沒有收獲;公司不到50人,boss卻要求大家學習國內前沿一流公司,整天打造學習氛圍,請外面的一些專家來統一全員思想,給全員洗腦上課……A認為創業型的公司其實最重要的是如何生存下去,而不是整天學這學那,公司最重要的問題是業務模式而非意識,A處于迷茫中,求高手指點迷津,感激不盡!
不妨嘗試與老板溝通一下,判斷自己的職業目標是否與老板的目標、公司當前階段發展目標一致,同時將自己的想法與建議委婉地傳遞給老板,判斷之后公司是否會有所改變。當然,如果結果不盡人意,還是得趁早打算。
針對個人,職業規劃還是有必要的,但是不管今后從事何種工作,都必須堅持學習。
做職業規劃,畢竟以后需要工作的時間還很長:如果還要從事行政人事類的工作,那么就找個企業管理與經營都嚴格按照企業規章制度來執行的企業,同時,應對新的環境,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提升自身工作能力,不妨參加一些相關的培訓,尤其是在人際溝通與關系處理上的課程;如果選擇轉型其他行業,最好是自己喜歡的領域,有那個動力和意愿重新學習,“充電”之后,有了新技能,選擇的機會就多了,也不用擔心在“一棵樹上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