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看這張圖,一致性模型,左邊是2024年光華年度規劃。
一致性的企業有什么講究?
財務類的目標,F1跟F2,是很清晰的,要掙多少錢,能效是多少。但是你要完成這樣的目標,C1就是絕招,要完成這樣的目標,絕招怎么樣?是不是清晰?到位不到位?日行三十里的絕招到位了沒有,沒有絕招,你憑什么說能完成1個億?你不是吹牛嗎?你憑什么?邏輯支持的點在哪里?能力的支撐,I1,組織能力I1,個人能力L1,所以你會發現一致性因何而來?F1是核心經營目標,C1是絕招,是完成F1的關鍵動作,I1是核心流程,組織能力建設的關鍵,L1是成長的關鍵。
我一再強調,高手是因為找到了竅門,凡事必有竅門,你找到了那個竅門以后,你才能領略那個一致性,才能做到高管是同頻共識的,否則就亂掉了,左邊的戰略不一致,右邊的執行不一致,戰略跟執行不一樣。
企業有三個一致性,戰略一致性,執行一致性,戰略執行一致性,企業的根本在于一致性。這種一致性在哪里?你要把結構環環鎖定,優秀的戰略是什么?優秀的戰略是多個要素組成互為因果關系的閉環,再把這個閉環放到長長的、實實的、厚厚的坡上面,日復一日,日行三十里,這個就是我們講真正的好戰略的形成。
比如,企業當中有三種流程,主流程、次流程、邊流程。主流程驅動增長,次流程提高效率,邊流程費用控制。始終要以主流程的不斷細化和優化作為重點,切不可主次不分,甚至天天在那里琢磨搞邊緣流程,搞費控。我們現在有多少企業等到經濟嚴峻的時候搞費控,我一再強調企業內部是成本中心,企業外部是利潤中心,開源是第一位的。我們現在很多企業在那里搞降本增效,簡直是降本增了一個笑話,阿里巴巴不就是干了這一件事情嗎?降本增“笑”。我們始終不渝的,重點堅持的絕對不是邊緣流程,而是主流程。
根流程就是戰略到執行的流程,主流程就是直接驅動業績增長的流程,次流程就是提升效率的ERK、WMS、智能倉儲的流程,包括在線人力資源管理的流程都是次流程、邊流程。就像前面的選擇題一樣,為了200塊錢的超標,一個優秀的業務同志就被趕走了,如果這家公司始終以主流程作為核心推動,我告訴你,他的每一個人都煥發出來的責任意識是不一樣的,可惜沒有,可能他們公司也在搞降本增效,這就是企業的尷尬。
所以我要給大家提醒,必須要系統思考,你必須要能看到整體來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比如在人才這個模塊當中,我希望企業要成立決策委和班委,班委就是執行委員會,決策委是決策委員會,這兩批人才分開,決策委有決策委的老大,執行委有執行委的老大,這樣相輔相成,形成戰略到執行的耦合,來推動人才體系的發展。
人才體系的結構上,我希望大家能推動“四梁八柱”的人才工程,四梁都是職能的梁,人力的梁,財務的梁,技術研發的梁,供應交付的梁,這是四根棟梁。八根柱子,是業務的柱子,誰能拿業績,誰能回款,誰能服務客戶,誰能撬開市場,這就是業務,業務是支柱,八大業務支柱來支撐現有業績和未來業務的關鍵人員。四梁八柱,決策委和班委,來推動企業的健康發展。人對了,事就對了一大半。斯皮爾伯格,他說導演90%的工作其實就是在選藝人,你把選藝人這件事情做好了,90%導演的工作就已經做完了
什么叫竅門,這就是竅門。人才的問題在各行規模大小的企業都普遍存在,我們看到比如說智慧零售相關運營人才短缺,在1-10個億規模的企業,短缺達到59%,缺乏有效系統的私域運營的方法論學習,在30-100個億規模企業,缺乏率達到63%,我們更加不用說1個億以下的企業。線下導購數字化程度,1-10個億的企業里面,缺陷度達到46%,各部門存在協同的問題,在10-30個億的企業里面,存在著64%的缺陷。幾乎所有規模的企業都存在相應對等的問題,沒有沒有問題的企業存在。
今天小公司有小公司的問題,一定規模企業有一定規模企業的問題,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問題,就像阿里巴巴這樣的超級企業,它有超級企業所帶來的尷尬問題。企業就是要攻克一個又一個問題,企業就是要達成一個又一個戰略級目標的問題,所以大家一定要學會盤算,盤業務,盤人才,盤組織,盤資源,算,預算,算贏,事前算贏,事后分錢。《孫子兵法》里面有一句話,勝兵先勝而后求戰,敗兵先戰而后求勝。怎么勝?先算贏!算預算就在這里,做企業要打勝仗,必須要有這個竅門,先算而后贏,不是打糊涂仗。10年前,20年前,隨便做就可以掙錢,但是今天必須要精細化運作了,再不精細化運作,你的數據顆粒度還是很粗糙,我可以告訴大家,這樣的企業沒有未來。
今天為什么給大家講科學經營的模型?希望大家能夠真正明白一些觀念,比如還是文化的一致性,我問很多同學你們做企業文化嗎?他們說做。我說你們選擇做哪一種文化?取舍的關鍵是什么?我可以告訴你,很多人做文化都是亂來的。
埃德加·沙因,做文化最牛的,全世界第一名,《組織文化與領導力》就是他講的。他做了一個文化的四象限,創業文化、團隊文化、層級文化、市場文化,根據外部的差異性、內部的一體化、內部的穩定性和外部的靈活性,幾個維度都要進行文化類型的塑造,于是有四種文化就出來了。
做到這里不是最優秀的,有一個人把它往前推進了一步,這個人就是我。這一步可不簡單,我把大家做企業文化又往前推進了一步,我把文化跟企業的價值主張關聯起來了,我們的文化是要為業務服務的,現在都在講BP(business partner),不同的價值主張,它的文化選擇類型是不一樣的。
如果你是客戶解決方案的價值主張,它的文化類型就應該選擇團隊文化;
如果你是總成本最低的價值主張,你的文化類型應該選擇層級文化;
如果你選擇的是產品領先的價值主張,你選擇的文化類型應該是市場文化;
如果你的價值主張是系統鎖定的文化,這樣的價值主張應該選擇創業的文化類型。
這個可不簡單!一對應就是一張表,把這張表拍下來,你回去以后好好思考一下。當然,前提是你的價值主張是什么你必須清晰,然后來對應你選擇你的文化類型,選擇你文化打造的核心特征,進行文化要點的落地。
所以,請大家注意,落地企業文化這件事情絕對不是老板拍腦子的事情,落地企業文化這件事情絕對不是管理團隊在那里討論一下,“就這樣干吧”,不是這樣的。文化跟戰略依然有其嚴格的一致性,這才是大思維。我一再告訴大家,我們要看見整體,除了看見有形的整體以外,同學們,我們也要看見無形的氛圍跟有形整體之間的關系,這是看見更大的整體所帶給我們的力量所在。
本文節選自方永飛2023年開放的力量年度演講。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