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用戶
隨著公司的擴張,在省內已經開了3個辦事處,全國也放了3個分支機構。因為業務原因,派出去主要是維護和工程人員,都是以剛畢業的大學生為主。公司總部的 剛畢業大學生員工,無論是士氣、戰斗力還是凝聚力都非常好,但是辦事處剛好相反,不僅人員流失嚴重,而且業績很差,有的辦事處還被客戶投訴,這在我們這個 靠客戶服務起家的公司來說實在是不可思議。
經過現場調研和研究,發現了這些問題:
1、新員工外派待遇不合理,員工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
2、因為用人比較著急,新員工都沒有經過集中培訓,對公司不了解;
3、由于業務關系,駐外機構人員很分散,有時候一天也見不到自己人,員工缺乏歸屬感;
4、員工宿舍衛生條件差,員工容易疲勞;
5、駐外主管管理水平低下,缺少人格魅力;
6、都是技術型員工,缺少和客戶溝通的能力,容易出力不討好。
發現問題后我們就開始解決,調整了薪資結構,讓駐外員工不吃虧;用人再著急都先集中培訓半個月;行政部給每個辦事處都派駐了行政秘書,負責大家的后勤問題;調換了幾個主管,提升了團隊管理水平;從公司派出專門的銷售去和客戶溝通。
這些手段都實行了后——
結果比預期差,員工該走還是走,客戶該投訴還投訴。又找原因,原來很多大學生還認為這個工作沒有未來,技術含量不高,無法發揮自己的能力。但是實際情況 是,公司有充足的任職體系,只要是技術型員工,從月收入2k到10k都有可能,在河北算很不錯的收入。關鍵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完全不能勝任更高技術要求的工 作,低的他們又不干,實在為難!
現在我也沒有更好的辦法說服他們,上次公司任職資格考核,一線員工報名的都很少,真讓人不解!
在眾多企業中,一家物流企業開出的籌碼算是很高了。該公司招聘一名總經理助理,年薪為6萬元,但該職位卻一直門可羅雀,一上午沒有收到一份合適的求職簡歷。“我們開出這么高的待遇,是要找有專業水平、綜合能力強的大學生,但更重要的還要看有沒有自信。”該公司企劃部經理于先生說,不少大學生走到這里,看到“總經理”三個字,想都沒想就先怯場了,明顯是沒信心。
談及待遇,很多民營企業負責人都認為,雖然現在應屆畢業生的起薪不高,但民營企業都很重視人才,進去以后發展的空間還是很大的。但現在的問題是,很多大學生根本看不到這一點。
作為一個大學新人,要轉變觀念,提高意識,加強學習。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要有長期奮斗,吃苦耐勞的精神。
要不斷學習,提高意識
企業在招收應屆大學生后,一般都會對新入職大學生進行入職培訓,企圖通過培訓使員工更快融入企業,然而不少企業的大學生入職培訓效果并不太好,入職培訓陷入尷尬境地。大學生入職培訓之所以難以取得預期效果的原因,在于企業的大學生入職培訓陷入“空對空,走過場”、“生死合同”、培訓成為領導秀場、體能訓練等于一切、騾子和馬一起遛、專業講師不專業等原因所造成的。
應屆大學生的培訓主要在于使新入職的大學生更多了解企業的戰略,站在股東的高度去了解公司,對公司充滿信心,從而找到自己在公司中的定位和努力方向,使個人目標和公司目標達到高度的一致性。通過入職培訓,使新入職大學生充分了解公司的企業文化、組織架構、工作流程體系、工作技能和崗位基本知識等,讓新入職大學生對工作環境、工作流程有一個充分的了解,更好融入公司中。
當然,對應屆大學生的培訓是一個持續、系統的工程,僅僅依靠一兩次培訓是無法完成應屆大學生向職業化員工轉變的,因此,在未來的一定時間內,公司應對新入職大學生進行不斷跟進培訓,如總裁講話、人際關系培訓、溝通技巧以及HR方面的專業培訓,比如職業生涯規劃等。
1.一般企業都是愿意招聘一些大學生的,當然人數有限. 2.現在的大學生中有很大一部分缺少技術專業性.可謂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但沒有一樣是他最擅長的. 3.他們所學的理論知識在實際工作中體現不出來他的專業水平.無法讓用人單位看到他的價值. 很重要的一點,缺乏實踐,用人單位希望的是能夠快速上崗,讓企業看到他給公司創造的價值.這也是為什么現在大學生畢業難找工作,待遇低的原因. 4.我認為現在的大學生,因該學有所長,主攻一項.將自身擅長的學問搞好,搞精,在需求工作的時候,會有一定的幫助.
我舉得應該加強這些新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要從公司企業文化來增強,還要培養其責任感,所以企業培訓他們的時候,要注重對他們的肯定,給予表揚和肯定是鼓勵他們,激勵他們,增強其積極性的一個重要的方法。
很多應屆生是感覺到自己難以融入這個企業而選擇匆匆離開,主要是因為企業的文化不統一,整個企業沒有一個統一的良好風氣。溝通與協調也存在很多的問題,工作交流少,相互合作少,一些有助于工作的信息未能很好地共享,從而使員工感覺自己好象很孤立、不受大家歡迎。
專家表示,人與人之間并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代溝”,而更多的是因為缺乏一定的溝通而產生的一個誤解。企業HR(卓越領導力課程)在抱怨現在應屆生不靠譜、任性、沒有足夠的職業素養的同時,是否捫心自問過產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其實主要的原因在于企業和個人之間沒有搭建好溝通的橋梁,沒有真正走進應屆生的心里探尋他們的真實想法。
筆者多次在現場招聘會與應屆生溝通的過程中發現,他們其實很簡單,對于工作沒有更多詳細的規劃,更多的是希望企業能給予一定的指引,老員工在工作中能給予一定的幫助,而非一味地排斥和壓榨。任何人都有自我保護的意識,如果企業無法為員工打造和諧的工作氛圍,那么就難怪現在的應屆生展現他們叛逆的一面。試問,如果企業HR能夠及時的扮演連接彼此之間紐帶的角色,給予關懷和幫助的話,又會有誰愿意離開企業溫暖的懷抱呢?
專家表示,員工離職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不外乎上述的三點,如果企業可以做到的話,員工的忠誠度會相應的提高、穩定性會增加、離職率會降低。其實優秀的應屆生更看重自身才能是不是能在企業得到充分的發揮,有自己創造施展才能的空間。他們不僅看重其現有的工資福利,還看重企業的發展,一個新員工來到企業一段時間后,往往會根據自己的了解對這個企業的前途做出判斷。如果他認為這個企業沒有前途或自己在其中沒有發揮空間時,很可能會做出辭職的決定。在企業發展的關鍵時刻,不要因為忽略有效的溝通而流失才人。
他們的教育背景、家庭背景和社會背景造就了他們的性格特點,他們個性張揚、敢于表達;他們充滿朝氣、理解能力極強。但是,他們缺少理想和信仰、功利欲望強烈、過分自我和追求個性,漠視責任、蔑視義務、完全的自我……
只要是中華民族的子孫,骨子里就會有仁、義、禮、智、信的血液。
只要是人,就會有心理學家馬斯洛的五種需要:生存需要、安全需要、歸屬需要、自尊需要、發展需要。
以竊的經驗,只要從人本、人性的角度出發,結合他們的特點,與他們進行有效的溝通(這是解決問題的核心),建立互信的關系。關心、愛護、幫助他們。他們會如八、九點鐘的朝陽,充滿希望。
企業管理對大學生的意義主要在以下三點:
第一、更好明確自己學習目的和方向;
第二、更好的了解自己過去、現在、將來;
第三、更加體會學習知識重要性。
對于初入職場的大學生來說,進入職場的前半年是最難熬的,是職場新人的職業浮躁期,一方面,大學生對于現實和理想狀態的工作情況落差較大,心理準備不足,另一方面,圍城思想嚴重,盲目性較大,造成了自己的心理浮躁,無法適應企業的生活,無法順利完成職業化的轉型。
1、 理想與現實的落差較大
應屆大學生步入社會,就意味要從學生角色向職業化角色轉變的開始。大學生初入職場,被人認可的愿望十分強烈,但剛參加工作,往往被上級指派做一些簡單性、操作性、流程性工作;而這些應屆大學生曾經是學校里的高才生或天之嬌子,如今卻只是一名普通員工,做著操作工的工作;進的是名牌大學,學的是熱門專業,但卻沒有獲得期望的薪酬和機會。這種期望值的落差,讓許多應屆大學生無所適從,無法安心工作,尤其看到有些民營企業中,部分中高層人員無論是學歷還是能力上都跟自己無法相比的時候,這種心理的落差更大。這種心理的落差促使應屆大學畢業生心態浮躁,無法看見自己的前途,越加對未來迷茫,感覺自己郁郁不得志,最后走向辭職的邊緣。
2、職業轉型期,應屆大學生一方面對于工作急于求成,另一方面,遭受挫折后,心理負荷較大,無法承擔工作壓力
大學生在校期間學習到的知識非常有限,很多書本知識由于教育的滯后性,在工作中已經過時,很多知識要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學習、鍛煉和提高。因此,應屆大學生真正踏入職場以后,很多書本知識無法直接使用,需要放下架子,重新去學習,以使自己勝任現有工作,在工作中的任何過失和錯誤都有可能造成本單位的經濟損失,所以任何小小的失誤也難免招致同事或上級的職責。因此,應屆大學生在工作中面臨著很大的心理壓力,而對于剛畢業的大學生,這些心理壓力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釋放或者化解,就可能轉化成對公司或老員工的抱怨,無法使自己在技能上提高,無法融入集體,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最終造成其心理失衡的現象更加嚴重。可以說,應屆大學生只有為自己解壓,對心理進行調適,才能更好的勝任工作和生活。
3、圍城思想嚴重,盲目感強
應屆大學生心智還不成熟,跟同事交流過程中,往往會受外界影響,總認為自己所在的崗位、工作環境甚至行業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一山望著一山高,公司的月亮不如其他公司的月亮圓,因此,越發對自己目前的狀況和工作不滿,這主要是因為人們思考問題時的外向型心理,總是認為所有目前的不如意都是公司的錯,而沒有內向去思考自我,站在社會或企業的角度考慮這些問題,分不清到底是自身的原因還是公司的原因,這樣造成對自己的定位不清楚,目光短淺、眼高手低、互相攀比,正如俗話說的一樣“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甚至在出現不滿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后,稍不如意就一走了之。
個人覺得,這應該是管理方面制度的漏洞,應該制定一個完善的,而且有針對性的制度,而且對于80.90這些新員工來說,不能再按以往的傳統方式給予管理,應該因人而異,增強他們對公司的歸屬感我覺得很重要,還有就是團隊精神,這些對于他們來說作用比較大。